學術交流
學術交流
關于德國教學專家來校指導教學的經驗總結報告
日期:2013-12-26 09:15:06 發布人:lijing
2013年10月28日,德國兩位專家海因里希•馬亞和弗蘭克•特茨拉夫應王全貼院長邀請來到遼寧工程職業學院,按照工作計劃開展為期三周的教學指導工作,11月16日完成工作后返回德國。兩位專家對機械系“布廷恩班”進行教學指導期間,機械系領導及教師進行了全程的觀摩學習,從中受益匪淺,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經驗,對機械系“理實一體化”教學改革和一體化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,F將學習經驗總結如下:
一、了解師生情況,制定教學方案
馬亞和特茨拉夫于10月29日分別與機械系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,了解情況。
1.通過與“布廷恩班”任課教師座談,了解該班教學計劃、教學進度、技能訓練進度、學生掌握技能的程度、實習材料、實訓設備等。
2.通過與“布廷恩班”學生的座談,進一步了解學生情況,包括學生的素質、學習情況、學習態度等。
3.介紹德國職業教育的方式、方法,職業資格的認證方法以及德國學生的學習情況。
二、制定教學方案,與機械系領導和任課教師就教學方案進行研討
1.討論教學項目的難易程度是否適合學生制作;
2.討論教學過程任課教師的配合工作;
3.討論對學生的要求;
4.討論對學生制作項目的評分標準;
5.制定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高質量教學方案。該方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項目工作計劃的制定、零件圖和裝配圖的繪制、圖形的制作,并對設計方案進行講解,按組完成加工制作。
三、對學生布置工作任務并進行輔導、驗收、評價
1.10月30日,向學生布置第一個教學項目,提出了具體要求。
2.按“布廷恩班”原有的分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,即5人1組,分成5組,按組考核,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。
3.要求以組為單位完成工作任務,每組進行項目設計的講解。
4.教師對學生針對項目提出的疑問進行講解和輔導,對工作任務進行驗收、評價。
5.系領導和任課教師觀摩學習。
四、對學院教師進行項目教學培訓
1.介紹德國職業教學方式方法,重點介紹項目教學的優勢。主要采用“模擬交易形式”的項目教學方法,
2.介紹德國職業資格認證模式,制定考前培訓計劃及具體實施措施。
3.由校方教師代表專家――馬亞和企業培訓代表專家――特茨拉夫,分別上臺介紹“雙元制”教育模式、校企雙方關系及合作模式。
五、學生學習熱情高漲,制作的產品得到外教的好評
六、到布廷恩企業探討學生校外實訓的項目教學方式
七、經驗總結
1.從外教的工作態度上,體會到了敬業精神。
2.“模擬交易形式”的項目教學方法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巨大的作用。
3.對機械系的“理實一體化”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。
4.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、團結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。
一、了解師生情況,制定教學方案
馬亞和特茨拉夫于10月29日分別與機械系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,了解情況。
1.通過與“布廷恩班”任課教師座談,了解該班教學計劃、教學進度、技能訓練進度、學生掌握技能的程度、實習材料、實訓設備等。
2.通過與“布廷恩班”學生的座談,進一步了解學生情況,包括學生的素質、學習情況、學習態度等。
3.介紹德國職業教育的方式、方法,職業資格的認證方法以及德國學生的學習情況。
二、制定教學方案,與機械系領導和任課教師就教學方案進行研討
1.討論教學項目的難易程度是否適合學生制作;
2.討論教學過程任課教師的配合工作;
3.討論對學生的要求;
4.討論對學生制作項目的評分標準;
5.制定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高質量教學方案。該方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項目工作計劃的制定、零件圖和裝配圖的繪制、圖形的制作,并對設計方案進行講解,按組完成加工制作。
三、對學生布置工作任務并進行輔導、驗收、評價
1.10月30日,向學生布置第一個教學項目,提出了具體要求。
2.按“布廷恩班”原有的分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,即5人1組,分成5組,按組考核,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。
3.要求以組為單位完成工作任務,每組進行項目設計的講解。
4.教師對學生針對項目提出的疑問進行講解和輔導,對工作任務進行驗收、評價。
5.系領導和任課教師觀摩學習。
四、對學院教師進行項目教學培訓
1.介紹德國職業教學方式方法,重點介紹項目教學的優勢。主要采用“模擬交易形式”的項目教學方法,
2.介紹德國職業資格認證模式,制定考前培訓計劃及具體實施措施。
3.由校方教師代表專家――馬亞和企業培訓代表專家――特茨拉夫,分別上臺介紹“雙元制”教育模式、校企雙方關系及合作模式。
五、學生學習熱情高漲,制作的產品得到外教的好評
六、到布廷恩企業探討學生校外實訓的項目教學方式
七、經驗總結
1.從外教的工作態度上,體會到了敬業精神。
2.“模擬交易形式”的項目教學方法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巨大的作用。
3.對機械系的“理實一體化”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。
4.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、團結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。